English

锡盟出现5000户高标准家庭牧场

2000-02-01 来源:光明日报 杜弋鹏 我有话说

本报讯(记者 杜弋鹏) 周边有防护林保护的80亩草地,种植着披碱草、英红玉米等高营养植物,草地中间,配备有机电井……这是牧民德力格尔的植被建设示范家庭牧场。据统计,高标准家庭牧场在锡林郭勒已经发展到5000户,成为草原迈向现代化畜牧业的先行力量。

高标准家庭牧场概念是在十多年前提出的。1989年,锡林郭勒盟牲畜头数首次突破1000万头(只)大关,大草原终于精疲力竭了,养畜规模到临近草原自然承受能力的极限点,群体周转速度同时达到畜群传统生产能力的极限,牧畜质量也达到大群放牧条件下个体产量的较高水平。一切都说明,传统畜牧业的潜力已经走到尽头。

在这种情况下,决策者们提出“高标准家庭牧场”这一新概念,把家庭牧场建设作为集约化草原畜牧业起步工作的中心内容,从经营管理、基础建设、实用技术三个方面进行配套,选择人工草地、家畜改良、繁殖成活、短期育肥和冬春饲舍等5个方面进行突破。

东乌旗额仁高毕苏木牧民巴达玛色仁是最早进行家庭高标准牧场建设的牧户之一,先后投入几十万元,从兴建草、棚、机三大设施入手,在提高牲畜质量、调整畜群结构、加大牲畜出栏、加快畜群周转和提高商品率、追求效益上下功夫。现在,他家的牲畜已经发展到5000多头(只),今年出栏3000多头(只),纯收入近40万元。

建设高标准家庭牧场,需要有高素质的牧民,锡盟科委,畜牧处、项目办等部门以集中培训、现场交流、发放资料等形式,提高家庭牧场主的科技意识和应用科技的能力。盟畜牧、水利、草原、林业、牧机等部门联合成立技术承包组,对家庭牧场进行分类指导。现在,该盟的家庭牧场在全面保护草原、合理利用草原的基础上,走上了引种入牧、增草增畜的路子。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